Friday, May 26, 2006

四月份三場音樂筆記之一

四月音樂第一輪之一

四月有三場重要的音樂會,帕爾曼、郎朗、哈瑞爾。首先登場的帕爾曼到過台灣兩次的樣子,第一次來台的時候大約是我大二或大三的時候。現在的帕爾曼對我來說缺乏一些新鮮感,他琴藝的細微處在唱片裏都抓得到。帕爾曼的音樂線條很有彈性,遺憾處即是缺乏恢弘氣度及穩重感,這包括他指法和弓法的個人特色因素;音色稍甜,但比他甜的人也不少。帕爾曼現在幾歲,我並不記得;這是值得研究的地方,人在年老時演奏風格有可能會產生變化,所以,後天要去探個究竟了。

四月音樂第一輪之二

令我意外,音樂會的舉辦主要是表彰〝范‧克萊本〞的貢獻,第一夫人和國務卿萊斯都錄影談話了。〝范‧克萊本〞致謝辭,令人動容。

帕爾曼的演出,跟預想的差不多,樂團拖累了整體表現,帕爾曼在第二樂章開始出現瑕疵,第三樂章更行嚴重。整體來講,第一樂章表現的不錯,樂團整體水平調理得好,然而Fort Worth原本水準就不高,我覺得又因為市府給樂團的預算有限,使用的樂器音色有些問題,小鼓弱音音色很糟,長短笛皆有氣聲。帕爾曼方面,他的樂曲表現比祖克曼靈活許多,指法、顫音、換弓連貫處,是他的強項、特徵。第二樂章的問題首先在樂團對於慢板樂章的處理方面可以說是失職,音符僵硬、呆板,和帕爾曼的音色處理對照起來並不協調;帕爾曼在第二樂章開始有失神的狀況,高音域顫音要換到低音樂顫音時差點翻船。第三樂章的問題在於帕爾曼和樂團在演出前的排練並不充分,許多樂段的控制接連出現問題,在這裏我覺得帕爾曼老了,指法漸漸喪失準度,弓法上的問題也讓小提琴的音色變的晦暗,急中出亂,在一段獨奏中出現最嚴重的音階變換錯誤。觀眾的掌聲變得現實。

四月音樂第二輪之一

當初是希望能透過校方邀郎朗進行校園相關活動,但問題卡在大陸學生會辦事態度不夠積極,我多次與大陸人提及此事皆無下文。郎朗與李雲迪這兩位大陸年輕鋼琴家的音樂我還不熟悉,只有去年底買了郎朗的一張唱片,與巴倫波因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柴式和孟德爾頌的鋼琴協奏曲,其中孟德爾頌的G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是我第一次聽到的。大約聽了四、五次以上,才漸漸釐清郎朗的彈奏風格,其實主要也是我的放音機器太糟,細微處無法立即分辨。芝加哥交響樂團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樂團,巴倫波因指揮出與蕭提相異的風格,巴倫波因是位紳士指揮家,樂團在他手中會表現得字句斟酌、咬文嚼字清晰剔透,郎朗也就在這環境中彈出鋼琴樂音,觸鍵清晰有章法。然而,巴洛克式的雕琢功夫無法勾勒浪漫藝術的纏綿情絲,亦無法大開大闔擴展情、志、肢、幹。只因,郎朗年歲還在二旬當中。

四月音樂第二輪之二

Schumann: Kinderszenen (the BEST)
Liszt: Hungarian Rhapsody No. & Petrarch (EXCELLENT)
Rachmaninoff: Two Preludes, Op. 23 (GOOD)
Chopin: Piano Sonata No.3, (Final GOOD, other movements WELL to FAIR)
Mozart: Piano Sonata K330 (FAIR)

最喜歡演奏會中他彈的兒時情景,值得拿來和霍洛維茲及阿格麗希的錄音細細比較。李斯特和拉赫曼尼諾夫皆不錯,然而拉赫曼尼諾夫曲目的駕馭能力還有上升的空間。蕭邦在快節奏部分表現很好,慢節奏部分較缺乏味道,而且聽不出來有去經營樂段與樂段之間的對話。莫札特曲目應驗了一句話:「莫札特是很難彈好的曲目。」整場音樂會下來,漸入佳境,因為曲目順序是:莫札特、蕭邦、中場休息、舒曼、拉赫曼尼諾夫、李斯特。郎朗屬於技巧派的音樂家,然而舒曼曲子所表現的情感相當不錯。

因為他的年輕,必須考慮到幾個議題:他的表現手法可以吸收歷年音樂家唱片錄音中的精華,還有D.G.大廠的加持,快速克服琴藝上的練習障礙,和進行層次提升的工作;然而進一步的突破該是什麼?其二,他大體上屬於浪漫樂曲的鋼琴家,浪漫樂派鋼琴家在二十世紀有二戰後人們需要休養生息的因素而活躍起來,然而浪漫樂派鋼琴家在二十一世紀所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其三,他是否該彈二十世紀後音樂家所做曲目?這可能不是D.G.可以主導的,因為,我們在等待大師,而不是持續消費一個商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