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04, 2006
Drive to Austin
I spent a lot of time translating and editing CNX materials online. After then, we drove to Austin at end Spring Break (UTD), March, 2006. We visited Texas State Capitol and UT Austin campus. We went to an exhibition of Technologies of Writing at HRC center. In addition, we can see concerts advertisement on the appearance of UTPAC. We felt and imaged the profundity of culture and knowledge at UT Austin. Of course, we praised UT Austin winning the football championship this year.
Saturday, June 03, 2006
鮑羅定弦樂四重奏
今天在達拉斯一間唱片行買回鮑羅定弦樂四重奏的唱片,說是買回,因為在很久以前買過同一張唱片,大約是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後來念研究所,把唱片拿到清大弦樂社去聽,就沒拿回來了;後來逛了幾年唱片行,都沒找到過。這是一張很好的唱片,由鮑羅定弦樂四重奏樂團演出鮑羅定第一號及第二號弦樂四重奏,鮑羅定弦樂四重奏的歷史在去年達到了六十年,這張唱片是1980年MELODIYA的錄音,後來由EMI發行。
在弦樂四重奏曲目裏,莫札特、貝多芬皆有為數不少的作品,另外舒伯特以「死與少女」較為有名,德弗札克以「美國」較為有名,柴可夫斯基我印象中不清楚有多少作品,但他的第二號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聽說曾讓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聽到落下淚來。室內樂所受到的關注較為冷僻,而且聆聽弦樂四重奏可能又和弦樂小夜曲、弦樂六重奏、八重奏等作品之間的區隔界定模糊;因此許多人可能又對莫札特的K525、德弗札克和柴可夫斯基讓人耳熟能詳的弦樂小夜曲印象深刻,對於弦樂四重奏的欣賞較不那麼下功夫。
然而中間的差異性相當的大,弦樂小夜曲或是如韋瓦第「四季」弦樂四重奏的演出型式,各聲部皆是由兩人以上所組成,常常有指揮的角色出現,有時可以沒有指揮,但那是特殊情形。在弦樂四重奏裡,只有四個人,每個都是獨奏者,演奏期間所呈現的演奏方式與大樂團大不相同;那不只是默契的培養,還有哲學理念的呈現方式;每一聲部獨奏者的音色、和聲、樂曲進行都是以欣賞單一獨奏曲的角度來賞析;所以有四個獨奏者,耳朵的聆聽必須同時注意到四個特定獨奏者身上。
這張唱片是作曲也作得好,演奏也演奏得好。鮑羅定是俄國音樂代表人物之一,沒有德國音樂制式化曲目結構的限制,因此樂曲的呈現更為靈活,讓四位獨奏者能盡量地各自展現出來,不再只是以節奏型式來襯托主旋律的呈現,那是莫札特到舒伯特那個時代的窠臼。今天再次聆聽,自己的耳朵比數年前遺失唱片時還鋒利,四位音樂家的氣氛營造能力相當老練,拉弓力度所造成的音場迴盪,以及每一個音的音色,皆讓我嘆為觀止;於是,這時我的企圖心不只是聽四位獨奏家在演奏,而是聽全部十六根絃的結構、層次表現。音色方面的表現相當傑出,弦樂器沒有一絲的金屬雜音或擦絃雜音,似乎是個好的管樂器共鳴所營造出來的音色,甚至沈穩如管風琴,從大提琴的最低音到小提琴的最高音幾乎都維持這樣的一致音色。許多獨奏的樂句,演奏起來不疾不徐,讓人敬佩,四個人裏面不會有一個人特別異樣,其音色柔美及接近管樂器所呈現的音色,那是人在吟唱時所要追求的目標。
在弦樂四重奏曲目裏,莫札特、貝多芬皆有為數不少的作品,另外舒伯特以「死與少女」較為有名,德弗札克以「美國」較為有名,柴可夫斯基我印象中不清楚有多少作品,但他的第二號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聽說曾讓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聽到落下淚來。室內樂所受到的關注較為冷僻,而且聆聽弦樂四重奏可能又和弦樂小夜曲、弦樂六重奏、八重奏等作品之間的區隔界定模糊;因此許多人可能又對莫札特的K525、德弗札克和柴可夫斯基讓人耳熟能詳的弦樂小夜曲印象深刻,對於弦樂四重奏的欣賞較不那麼下功夫。
然而中間的差異性相當的大,弦樂小夜曲或是如韋瓦第「四季」弦樂四重奏的演出型式,各聲部皆是由兩人以上所組成,常常有指揮的角色出現,有時可以沒有指揮,但那是特殊情形。在弦樂四重奏裡,只有四個人,每個都是獨奏者,演奏期間所呈現的演奏方式與大樂團大不相同;那不只是默契的培養,還有哲學理念的呈現方式;每一聲部獨奏者的音色、和聲、樂曲進行都是以欣賞單一獨奏曲的角度來賞析;所以有四個獨奏者,耳朵的聆聽必須同時注意到四個特定獨奏者身上。
這張唱片是作曲也作得好,演奏也演奏得好。鮑羅定是俄國音樂代表人物之一,沒有德國音樂制式化曲目結構的限制,因此樂曲的呈現更為靈活,讓四位獨奏者能盡量地各自展現出來,不再只是以節奏型式來襯托主旋律的呈現,那是莫札特到舒伯特那個時代的窠臼。今天再次聆聽,自己的耳朵比數年前遺失唱片時還鋒利,四位音樂家的氣氛營造能力相當老練,拉弓力度所造成的音場迴盪,以及每一個音的音色,皆讓我嘆為觀止;於是,這時我的企圖心不只是聽四位獨奏家在演奏,而是聽全部十六根絃的結構、層次表現。音色方面的表現相當傑出,弦樂器沒有一絲的金屬雜音或擦絃雜音,似乎是個好的管樂器共鳴所營造出來的音色,甚至沈穩如管風琴,從大提琴的最低音到小提琴的最高音幾乎都維持這樣的一致音色。許多獨奏的樂句,演奏起來不疾不徐,讓人敬佩,四個人裏面不會有一個人特別異樣,其音色柔美及接近管樂器所呈現的音色,那是人在吟唱時所要追求的目標。
Subscribe to:
Posts (Atom)